腳臭怎麼辦?
預防方法
歸根究底,腳臭乃由於足部積聚的汗水促使細菌滋生,而細菌製造出帶有臭味的分泌所致,故此減少腳臭的方法主要有兩個。你可以:
* 減少足部上積聚的汗水
* 減少足部上的細菌數量
我們可以採取以下的預防措施以控制大部份的腳臭情況:
* 良好足部衞生
保持良好足部衞生以減低細菌滋生是個好開始:
o 每天最少一次以暖和的水及溫和的肥皂浸泡和沖洗雙足。例如,一個很好的做法就是於回家脫下鞋襪後,隨即清洗雙足
o 清洗後要徹底抹乾雙足,尤其趾與趾之間的位置
* 減少汗水和過多的濕氣
o 在足部灑上爽身粉有助保持雙足乾爽
o 在足部塗上止汗劑,以減少足部流汗
o 盡量多脫掉鞋襪或穿著涼鞋,讓足部的皮膚得以「呼吸」
o 要確保鞋子大小適中和多讓雙足得到休息,因為足部過分受壓可加劇流汗
o 保持身體涼快,尤其在天氣炎熱的日子,因為體溫過高會使你全身(包括雙腳)流汗更多
* 恰當的襪子
o 穿著潔淨的襪子
o 穿著以棉、羊毛或其他吸濕物料製成,且厚而柔軟的襪子,以幫助吸走汗水
o 避免穿著尼龍質料的襪子
o 穿著密封的鞋時定要穿著襪子
o 不要再次穿上已弄污的襪子
o 有需要時,應經常更換襪子以保持雙足乾爽
* 恰當的鞋履
o 穿著以真皮、帆布或其他透氣物料製成的鞋子
o 穿著透風的鞋履(如拖鞋),以代替緊密的鞋履(如靴子)
o 避免穿著塑膠鞋
o 於鞋子內層灑上爽身粉以幫助吸走多餘的濕氣
o 經常清洗那些可以沖洗的鞋子(如帆布鞋),並徹底曬乾
o 最好不要連續兩天穿同一雙鞋子 - 它們需要時間乾透
o 將鞋子放置於通風的地方讓它完全乾透,如將鞋子放置於室外,並先取去鞋墊,在陽光下曬乾
o 假如鞋的臭味即使用除臭的產品亦無法去除,將鞋子丟掉
* 其他有用貼士
o 檢查是否有其他足部的毛病。例如,假若患有由真菌感染所引致的香港腳,應立即就醫
o 某些健康問題亦可能增加患腳臭的機會,如過度流汗(多汗症)、壓力、甲狀腺問題、荷爾蒙改變及服用某些藥物。應適當治理
o 記住,這些措施大多是預防措施而非治療方法。假如你已採取所有預防措施而問題仍然持續,便應向醫生求診
治療方法
假如上述有關腳臭的預防措施對你沒有幫助,即顯示你可能需要找醫護人員替你作進一步的檢查或採取更積極及進一步的處理方法。
* 醫生或會處方藥性較強的藥物(如氯化鋁20%溶液)
* 電離子導入療法(電離子透入療法) - 一種利用儀器發出微弱電流通過皮膚,藉以減少汗水的治療方法,效果持續數星期。但這方法需使用特別器材和需由受過訓練的人員執行
* 於極端嚴重的個案,外科醫生可透過切除神經線來控制流汗的情況
如何自救
記住,於大多數情況下,你可以透過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來解決問題:
* 注意良好的足部衞生
* 在足部塗上爽身粉及止汗劑,以保持雙足乾爽
* 穿著能有效吸汗的潔淨襪子,並經常替換
* 穿著透氣或透風的鞋履,並於下次再穿著之前確保鞋履完全乾透
* 請醫生診治其他可能引致腳臭的健康問題
假如你已採取所有預防措施而問題仍沒有改善,便應請教醫生。
你可知道…
良好的足部衞生和適當的鞋襪可以解決大部份的腳臭問題。
- Jan 21 Thu 2010 22:57
腳臭怎麼辦?
- Jan 20 Wed 2010 00:09
腳臭-竹碳襪的除臭迷思
聰明的消費者: 現今竹炭紗線中竹炭成分僅剩10~30%
<竹碳襪>的除臭迷思
台灣社頭織襪產業佔全國8成~早幾年受大陸..東南亞劣或傾銷回台衝擊~適逢竹炭盛行~以竹炭混入紗線織成竹碳襪而展現新機~確實竹炭功能性可說全面1.吸濕.2.除臭.3.遠紅外線能保暖..促進血液循環....等~但好景不常~就其原因最大因素:除紗線較昂貴外~就是襪子彈性不好..粗粗硬硬的..舒適感極差~普遍消費者隨著熱潮減退而興趣缺缺~
織襪廠必須產量產值~而好不容易竹炭的一線生機又如何割捨??只好竹炭話題繼續炒作~另一方面竹炭紗線為求柔軟舒適~竹碳成分的添加大幅減少~如今市面上的竹碳襪大多只局部<如腳跟..腳尖>織上竹炭紗~有包裝的襪品此時在說明成分時~<竹炭紗30%棉質50%性紗20%>
一般消費者看到~<竹炭紗30%棉質50%性紗20%>~沒錯阿!!竹炭只織局部阿!!筆者想告訴聰明的消費者: 現今竹炭紗線中竹炭成分僅剩10~30%<而整雙竹炭襪和局部竹炭襪其功能效果落差不致太大>局部竹碳襪只是因為效果不佳而找的台階~~但別灰心社頭織襪業還是多朝正面發展~研發更多更精製襪品~~紡織廠也多方面研發功能性紗線~有了竹炭紗的失敗經驗~新的紗線問世前~舒適感列為先決條件!!!
我們也期待新一代竹炭紗線能問世~敝司經營功能性機能紡品~有義務告知消費者~也期待消費者因知識的拓展而重拾對功能性紡織品的信心!!!竭誠歡迎不吝賜教~
- Jan 20 Wed 2010 00:01
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
sigh... 作者是新竹的一位英文老師:
--------------------------------------
很有意思的文章…給想利用英文做為未來發展的人,
好好參考…
有去國外走走,感觸會覺得更深
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
每次看到有什麼IELTS,托福, GRE考試統計成績公佈,全國一片烏鴉鴨的檢討聲浪,身為英文老師的我,都有種罪惡感,好像自己該被拖出去槍斃一樣。
我們都知道,英文很重要。
我們是個海島型國家,我們必須依賴
四通八達的網絡和別的國家取得貿易的機會;
我們是一個相對弱勢的國家,我們必須依賴大陸以外的強國提供某種形式的外交、武力保護。
英文,對我們而言,不僅是一種國家競爭力的表現,同時,也代表著,我們這個國家在國際發聲的可能性。
然而,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
我開始常常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其實是因為我家巷口每天8點的垃圾車事件。
我家這個社區,算是新竹一流學區附近重要的社區之一。清大、交大、竹中、竹女,還有新竹幾個升學率超好的國中都剛好非常接近我們的學區。
社區裡面的人,看得出來,都有一定不錯的社經地位,談吐、待人處世也都很得體。我們在這邊住了一年多,一直都很喜歡這個社區的氣氛和氣質。
每天8點,大家拎著垃圾站在巷子口等垃圾車,打聲招呼就開始閒話家常,里長也常常在這個時候,跟我們湊合著討論一些社區哪邊的路燈不夠亮,哪裡的危險路口應該要增加一些交通號誌的設備。
一切都很好,也真的沒出現過什麼讓我們非常困擾的問題。一直到過完年之後,
有一戶移民國外的住戶,搬回這個社區。
每天8點,一樣在那個巷子口,一樣在等垃圾車,一樣大家都拎著一袋袋的垃圾等著「少女的祈禱」音樂聲越來越靠近。
但是,等了2分鐘之後,開始有人咒罵,「這是什麼爛國家,連倒個垃圾都要等這麼久?」接著,她剛好自己站在她家冷氣的下方,被冷氣排出的水滴了幾滴,她又開始抓狂,「台灣真是個爛地方,連冷氣都這麼爛!」
最後,就在垃圾車已經近在眼前的時候,她氣呼呼的轉身,拎著她的垃圾,迸的一聲甩上她家大門,嚷嚷著:「我不倒了,國外才不會這樣」!接下來連續好幾天,我們社區開始出現大白天就有人不管垃圾車幾點來,直接把垃圾袋扔在巷子口。
等到晚上,垃圾已經腐壞,臭氣沖天,不然就是被流浪狗、流浪貓抓破垃圾袋,垃圾在社區四處散落、飛揚。里長因為她家冷氣機滴水的問題,好意去提醒她會被環保局開單,被她破口大罵:「你們不要以為我住在國外,就可以刻意刁難我!」
後來我從鄰居們那邊輾轉得知,她們一家都是學歷高、收入高,很早就申請了綠卡移民到美國去。「她們的小孩英文都很棒耶,國小開始就請外國人來一對一家教」,一個歐巴桑用著羨慕和崇拜的語氣這樣說著。
我開始回想,從我學英文以來,我週遭那些英文說得非常流利的身影。在新竹公車站,一大群實驗中學的學生,明明在台灣卻刻意用英文在交談。有一位教授說,他只要聽到人家唸「 frustration」這個字,他就可以知道這個人英文程度怎麼樣。我在輔大英文系,一大群的「台北幫」,英文說的像外國人一樣好,打扮、穿著也非外國名牌不可。
還有一個出書的英文小魔女,她的媽媽很驕傲的在電視上說,「我的女兒英文學得太好,
現在連說中文都有外國腔」。
我們學英文,是為了要讓自己的同胞把我們當成外國人一樣崇拜?我們學英文,是因為我們發音要標準,講話才比較有份量?
我們學英文是因為,那個語言所代表的東西比較崇高?還是,我們學英文,是為了要把自己變成外國人?又或者,要像我的鄰居一樣,學英文是為了要去外國生活,然後回來嘲諷那些乖乖遵守垃圾不落地的善良老百姓是沒見過世面?
那些實驗中學的孩子,我常常看到他們一大群聒噪的喧嘩,完全不理會車上的其他人要休息。那位教授,一天到晚在挑剔別人的發音問題,卻可以講出「長的太醜的女生就應該要閉嘴」、「黑人的嘴一看就很噁心,不過,沒辦法,他們是非洲來的」這類充滿性別、種族歧視的話。
我那些台北幫的同學,把打工賺錢買名牌當主業,上課當學生才是副業。如果你和他們同一組做小組報告絕對會倒大楣,因為他們沒空上圖書館找資料,討論沒建設性的意見,他們只好負責上台做口頭報告的部分。
結果,輪到他們上台做小組的口頭報告的那天,他們因為前天熬夜打麻將缺席了。這也讓我想起,我爸在住院的期間,我媽一直打電話來跟我說她不懂醫生在說什麼。我剛開始以為是我媽很魯,很難以溝通。
後來索性我請假回家一趟,我才真的搞清楚,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原來是那位醫生,對著一個目不識丁的鄉下歐巴桑,講了2 句就要夾雜一長串的英文,那一長串的英文中還包含了英文專有的醫學名詞。我站在那邊,聽那位醫生講了一大堆中英文摻雜的病況說明。
我用了更長一段的英文一句一句慢慢的回他,他愣住了,也嚇到了。
但是,除了當下有反擊的快感之外,我不覺得驕傲,也不覺得開心,因為我想到了,在這家醫院裡面的其他的病人,這個台北來的大醫院是怎樣的看待、對待他們。
英文很重要,但是,是否,我們都用著一種扭曲的心態奉承著這個語言?
我認識的一個外國教授,有一天忍不住對我說,台灣人常常在問外國人, 'Can you speak Chinese?' 他剛來台灣的時候覺得很疑惑,因為他們英語系的國家,通常都是會用 'Do you speak English? '
對他們來說,語言是一種是在生活中使用的習慣,而不代表某一種特殊的能力,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他們會用「Do you 」而不是用「Can you」來造這樣的問句。
這一陣子,又聽到另外一個常常出席國際研討會的教授在思考,為什麼只有亞洲的學者,在國際研討會發表自己的文章時,每個人一開頭都先說,' I am sorry.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 . 明明那些德國、法國的學者,他們說英文的德國腔、法國腔才真的讓人難以辨識他們在講什麼碗糕。< /SPAN>
我在研究所的另外一個教授有一天聚餐突然聊起了他一些移民也是教授級的朋友,他說,這些朋友很妙,移民到了國外之後,唯一的休閒娛樂就是聚在一起,一起數落台灣有多差勁、有多落後。
非常相似的,一位到英國拿博士學位的學長跟我談到,他在英國的時候被一個外國朋友問到:「為什麼很少聽到你們台灣人稱讚台灣?」
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
我們不時的在強調及早學英文有多重要,我們要一群孩子連母語都還不熟悉,就要他們去學英文,這個教育政策底下,我們透露著對自己文化的輕蔑,是否也反應著我們這些大人莫名的自卑?我們都在說學英文才會有國際觀,但是,說出這樣的話語的人,他們除了 CNN和BBC 看得到的新聞和評論,他們還熟悉哪些外國文化和政治角力?
真的,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
從我們社區的垃圾車事件,我就開始不停的想要回答這個問題。
所以,有一天,我花了 1節課的時間,和我的學生用說的、用畫的、用唱的聊了到底為什麼我們要學英文。
我們有一個結論,台灣很好,所以,我們要用英文幫助台灣走出去,我們約好,只要遇到外國人,都要跟他們說最少三件台灣很美好的事物。
台灣還可以更好,所以,我們帶著台灣的問題走出去找答案,每一次到國外去,我們都最少要找到 3個答案回來幫台灣解決它的問題。
今年暑假過後,我很期待我的學生會帶哪 3個答案回來。